中国内外形势分析 中国历史朝代分析 帝国变更本质说明
- 2018-03-06 10:33:00
- admin
- 原创 2350
一、中国内外形势分析
国内形势:
1、深圳资源比较紧缺,严重缺地缺水;
2、锦州是东北咽喉要塞之地,拿下锦州,陆地上可以切断关内外联系;
3、香港设立3个地域18个地区,香港岛4个区,九龙半岛5个区,新届9个区;
4、西柏坡感悟:土地改革、统一战线、中央特科、两个务必;
5、解放战争:临沂孟良崮战役、大决战三大战役;
中国周边:
1、中朝边界是鸭绿江,中朝边界的安全界限是三八线,即朝鲜韩国交界位置;
2、中俄在东北方位有几千公里的边界,交界位置有内蒙、黑龙江、吉林,在新疆有几十公里的边界;
3、海参崴和库页岛被清朝割让给俄罗斯,导致东北缺少重要出海口,远东地区中海参崴的俄罗斯人最多;
4、蒙古是世界上第二大内陆国家,整个国家被中俄包围,没有出海口是难以逾越的困境;
5、金山角位于缅甸、泰国、老挝交界处,是三不管地带,这里军阀林立,毒品泛滥;
6、泰国面积相当于中国两个省,人口6000万左右,亚洲首个种植大麻合法国家;
7、菲律宾国土30万平方公里,北边与台湾岛相望,人口1亿左右;
8、印度尼西亚国土200万平方公里,人口3亿左右,别名千岛之国;
国际形势:
1、印巴分治是按照宗教进行划分,最终形成三个国家,印度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国;
2、印度主要信奉印度教,巴基斯坦主要信奉伊斯兰教,孟加拉国信奉伊斯兰教;
3、印巴冲突主要是因为克什米尔归属,这里领导人是印度教,民众是伊斯兰教;
4、俄乌冲突主要是因为克里米亚半岛,克里米亚是黑海钥匙,支撑俄罗斯能源进出口;
5、巴以冲突主要是因为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领土,首都耶路撒冷归属有巨大争议;
6、土耳其横跨欧亚大陆两洲,扼守黑海,是北约成员国,外交上左右逢源;
7、北欧五国瑞典GDP最高,冰岛GDP最低,挪威海岸线最长;
8、波兰是欧洲最悲催的国家,位于德国和俄罗斯中间,历史上三次灭国;
9、欧洲中世纪是5世纪后期到15世纪中期,后五百年出现文艺复兴、大航海时代、地理大发现;
二、中国历史朝代分析
殷商:
1、阪泉之战,黄帝打败炎帝,炎帝成为了黄帝部下,被迫迁移到南方;
2、涿鹿之战,黄帝打败蚩尤,蚩尤是九黎族,九黎族原来是炎帝部下;
3、五帝之首是黄帝,五帝包括尧舜,五帝不包括禹,大禹儿子夏启建立夏朝,大禹是夏朝第一任帝王;
4、商朝信奉神巫文化,信奉神灵和巫术,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,王位继承制度是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;
5、商纣王死后,世间再无人皇,人皇是九九至尊,天子是天的儿子,比天低一个等级,所以是九五至尊;
周朝:
1、周武王对内调动农民的积极性,对周边部落采取怀柔政策,在不够强大的时候韬光养晦,用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得到天下;
2、周朝是历史上持续最长的朝代,实行分封邦国制,周王封地叫王国,诸侯封地叫邦国,邦国可以通过兼并扩大势力;
3、在邦国制中,周天子拥有产权,邦国拥有主权和治权,邦国按公候伯子男划分等级,且嫡长子能世袭爵位;
4、齐国是姜子牙的封国,鲁国是周公的封国,儒学创始人孔子出自鲁国;
5、西周最后一个国君是周幽王,然后就进入东周,即春秋战国时期;
6、三家分晋、田氏代齐、周朝灭亡都是因为封建制,国君没有集权;
秦朝:
1、春秋战国时期,齐国是周朝最早分封的邦国,楚国异军突起成为南方之强,他们最有实力统一中国;
2、秦国祖先是马夫,封国主要是因为西戎,算是最早的生产建设兵团,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是类似;
3、秦国崛起始于秦孝公,直接原因是孝公图治和商鞅变法;
4、商鞅变法经济部分:井田制改为征税制,提升了大家积极性;
5、商鞅变法政治部分:领主制改为地主制,世袭制改为任命制,封建制改为郡县制;
6、商鞅变法军事部分:奖励将士的办法是赐爵,无论何人,胜则赏,败则罚,一视同仁;
7、商鞅还在基层组织推行保甲制和连坐法,把秦国变成全民皆兵、人人都是特务的国家,戒严是执行新政最好的方法;
8、秦始皇自称始皇帝,三皇五帝各取一字,并且废除谥号,理由是不能子议父臣议君,规定颁布任命叫制,发号施令叫诏;
9、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,实行郡县制,分天下为三十六郡,它的特点是:天下一统,四海一家,中央集权,分级管理;
10、秦之亡,错在施政,不在制度;比如强制徭役,焚书坑儒,主要军队在南征百越和北击匈奴;
汉朝:
1、汉唐是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朝代,汉朝被视为我国名族的象征,唐朝声名远播,海外很多中国人自称唐人;
2、汉朝初年实行郡县制和封建制并存,引起了不少异姓王和同姓王叛乱,后来通过推恩消藩削弱藩王势力;
3、汉武帝之后郡县和封建并存退出历史舞台,实行州郡县三级地方制度,此后这一制度为历朝历代所用;
4、汉朝创建了典章制度被多个朝代沿用,成功实现了武力社会向权力社会转型,权力是一种非典型暴力;
5、汉高祖刘邦约法三章和与民休息,文帝刘恒和景帝刘启开创文景之治;
6、汉朝中央集权手段:官方铸钱、盐铁专卖、推恩削藩,任何专制社会都不会允许民间资本形成规模;
7、重农抑商:徒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,贾人不得衣丝乘车,重租税以困辱之;
8、武力限制:权力社会是从武力社会过渡而来,武力必然在权力社会中受到制约;
9、儒家治国: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,另外法家思想教育民众力不从心;
10、儒以文乱法,侠以武犯禁,他们都为集权制度所不容,所以便有秦始皇焚书坑儒,汉武帝剿灭游侠;
11、丝绸之路始于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,是为了联络西域各国共同对付匈奴,河西走廊是唯一可走之路;
隋唐:
1、唐是帝国历史上的第二座高峰,和汉朝一起被称为汉唐气象;
2、唐的成就是多名族和国际性的,京都和奈良就是仿长安而建;
3、因为隋的创业奠基,因为唐太宗的雄才大略和改革开放,才有了唐太宗的贞观之治;
4、隋朝发明了科举制度和官制制度,唐朝发展完善了这两个制度;
5、科举制度是一种人才选拔制度,有利于人才选拔,有利于中央集权;
6、官制制度:郡县所有官员由中央任命,发明三省六部制,都有利于中央集权;
7、中书省负责决策工作,尚书省总揽六部,负责执行工作,门下省负责审核工作;
8、隋炀帝重大事件:修建东都洛阳,修建隋唐大运河,三征高丽;
9、天宝年间安禄山起兵反唐,李隆基猖狂出逃并处死杨玉环和杨国忠,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;
10、唐朝出名诗:中唐白居易的长恨歌,晚唐杜牧的阿房宫赋;
两宋:
1、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宋朝,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,后面通过杯酒释兵权回收兵权;
2、宋朝防兵如防贼,绝不允许兵权大于皇权的可能,统军的将领一律由中央任命的文官担任;
3、禁军需要调防,厢军需要调防,将领需要轮值,导致兵不识将,将不识兵,兵无常帅,帅无常师;
4、宋朝实行二府制,唐末以来文武分权的中书省和枢密院,宋朝的中书省实际包含三省;
5、北宋末年,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虏到金国,并进行了大量的割地赔款,这个就是靖康之耻;
6、宋朝出名词:北宋苏轼的念奴娇.赤壁怀古、北宋李清照的声声慢.寻寻觅觅、南宋岳飞的满江红.写怀;
元明:
1、元朝第一个皇帝是太祖铁木真,元朝开国皇帝是世祖忽必烈,忽必烈灭掉南宋,元朝最后一个皇帝是元顺帝;
2、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,实行阁臣制,这些高级秘书来自翰林院,办公地点在殿或阁,因此被称为殿阁大学士;
3、阁臣特点:没有自己的行政机构,不能直接指挥六部;阁臣没有行政权和执行权;阁臣品级不一,提高地位只能加衔;
4、地方设立三司,分管行政、司法、军事,互不统辖,互相牵制,中央设立都察院,十三道监察御史监视所有文武百官;
5、明朝专制集权另一特色是厂卫制度,是特务统治代名词,朱元璋设立了锦衣卫,朱棣设立了东厂,朱见深设立了西厂;
6、明朝和宋朝一样是文臣统兵,朝廷重臣出则为将帅,入则为阁辅,这就叫出将入相;
清朝:
1、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属于皇室家务,不容外人质疑,避免朝廷大臣争论是否合乎礼法;
2、满族王公贵族在皇帝和皇后面前一律自称奴才,汉人称臣,满人称奴,避免自己人的不臣之心;
3、发明了秘密建储制,皇帝生前不再册封太子,指定接班人但秘而不宣,避免夺嫡事端和皇族只会享受;
4、清朝文字狱本质是恐怖高压统治,其手段是通过文字来罗织罪名,进而迫害正直的人士;
5、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是历史上最大的农名起义,历时长达14年,曾国藩最后组建军队镇压;
6、武昌起义导致清帝退位以及清朝帝国崩塌,由下级军官和士兵发难,清帝退位时间是1912年;
7、清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:南京条约、虎门条约、马关条约、辛丑条约;
民国时期:
1、共和要义之一是各地区与各名族自由平等的和平联合,真正懂得共和精髓并身体力行的是宋教仁;
2、共和是政权天下为公,必须具备两个要素,民主和宪政,民主解决授权问题,宪政解决限政问题;
3、宪政限制被人民授权的权利机关政府,更要限制代表人民授权的民意机关国会,防止绝对的权力;
4、对于政府,凡是法律没有明确授权的,都不能做,对于个人,凡是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,都可以做;
5、辛亥革命之后是军阀混战,军阀混战之后是北伐战争,结果是民国变成了战国,站国变成了党国;
三、帝国变更本质说明
帝国特点总结:
1、封建社会通常用宗族、大臣、外戚三股势力相互制约来巩固王权;
2、法律不是由具有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的全体公民协商的社会契约;
3、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,失礼而后法;
4、家天下制依赖于宗法制和封建制,宗法制包含父家长制和嫡长子制;
5、西周德治制度又叫礼乐制度,礼是表现,乐是效果,共同服务德治;
6、帝国德治实际是伦理治国,不是道德自觉性,而是礼仪、制度、行为规范;
7、帝国伦理治国导致没有思想自由,没有言论自由,不可能真正有道德;
帝国官僚政治:
1、邦国的政治是贵族政治,帝国的政治是官僚政治,实行地主制和任命制;
2、帝国管理体制两大特点,中央集权和官员代理,官员分为中央官员和地方官员;
3、地方官员分为牧民之官和监临之官,官员代理不仅代理治民之权,而且代理治官之权;
4、巡抚和总督监省,省监府、府监县,督抚则由中央监察,便都在集权控制之下;
5、政权建在县上,朝廷视县官为亲民官,民众视县官为父母官,考察县官便知吏治好坏;
6、县官、僚属、吏员、衙役的待遇更高,他们表现就越好,否则容易利用权力换取好处;
7、帝国各级官员都是权力的代言人,权力自上而下层层递减,上级可以轻易给下级带来好处或伤害;
8、州县之所以要盘剥百姓,除了俸禄太低以外,还因为他要孝敬上级,权力是一切的总指挥总导演;
9、官场陋规这种非典型腐败和典型性腐败都是权力的赎买,掌权人物利用手中的权力换取利益;
10、普天之下皆为王土,强权皇帝无法容忍手下盗窃他的财产,比如明朝洪武年间和清朝雍正年间;
11、存在权力的地方就有可能腐败,想要根治腐败,就必须限制权力,最起码需要遏制权力的赎买;
12、权力是否受到限制和监督,关键在于由谁来限制和监督,监督权交给人民是唯一治疗腐败途径;
13、中央集权需要一支强大的军队,需要一批得力的官员,皇家的气派和官场的排场是政治的需要;
14、帝国和官员应该是双赢关系,所以只能达成一种心照不宣的某种默契,龙争虎斗只会两败俱伤;
15、官僚集团的急剧膨胀,导致广大民众不堪负重,并且导致行政执行效率变低;
帝国内在矛盾:
1、产权决定治权,帝国时代天下为公,皇帝代替上天管理天下,皇帝做不到天下为公,实际是天下为家;
2、帝国公有私有划分不明,帝国没有宣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,可以任意剥夺臣民的财产权和生命权;
3、具备独立人格才有自由意志,自由意志能够按自己的真实愿望进行自由选择,并对选择的结果负责;
4、法治社会的立法者是人民,而不是统治者,法治社会前提是社会所有成员具备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;
5、帝国时代的皇帝没有实际负责对象,没有人对天下兴亡负责,平民愤时对一些人撤职查办或充军杀头;
6、人口增加导致官员数量膨胀,民间财富增加导致土地兼并严重,国家财富增加导致腐败或侵略扩张;
7、帝国比较著名变法:唐代两税法、宋代王安石变法、明朝张居正一条鞭法、清朝雍正皇帝变法;
帝国变更总结:
1、秦汉和隋唐比较相似,先是大混乱时期,接着一个短命王朝,后面一个强大王朝;
2、宋元和明清比较相似,前面一个汉族王朝,后面一个少数民族王朝;
3、秦创郡县制,隋创科举制,宋创文臣将兵制,明创阁臣制;
4、儒家符合帝国各种人员需要,法家对官员和庶民没有约束力,道家提倡不要统治;
5、儒生充当官员,换取了知识界对帝制意识形态的认同,维系天下一统的最佳方式;
帝国变更方式:
1、帝国变更本质是支配资源和分配财富方案变更,必须依靠武力和财力来获得权力;
2、权力社会很容易产生独裁,财力社会很容易产生垄断,财力社会一般反垄断和反独裁;
3、集权-权力集中在少数人,专制-相对民主社会而言,独裁-个人独断专行,掌握权力人数逐渐变少;
帝国灭亡总结:
1、如果把自己的人民逼到死路或者只有造反才有活路,那国家离死期也就不远;
2、国家治理反面案例:汉朝外戚乱政,唐朝藩镇割据,明朝宦官专权;